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白芨植物本身的很多部位都可以入药,对于各种的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的好,那么对于这种植物来说它的中药属性都有哪些呢?很多人对此都比较好奇,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的了解一下。
1、白芨的入药部位:
白芨在进行入药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了干燥块茎,这也是在中药中所采用的很重要的部位,大家在购买这种药物的时候也可以多多仔细的观察一下,看看是不是它的这个部位作为到了药材使用。
2、中药属性中的性味:
白芨的性味主要是苦、甘、涩和微寒,这些是属于它的中药属性中的性味特点,还有它的归经主要是入肺经,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我们的肺部产生一些功效的。
3、白芨的用量和用法介绍:
白芨在使用的时候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在内服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煎汤和研磨的方式,对于这个服用的方法每天的用量都会在一点五到三克之间,还有就是它的外用,它在外用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了研末撒和调涂的方式,对于它的外用的效果来说也是非常的显著。
以上就是白芨作为中药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属性特点介绍,通过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是不是大家对于它的中药功能也有了一些认识,在以后遇到这种药材的时候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它,还可以更好的掌握好它的用法和用量,对疾病的康复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治肺、胃出血,白芨较常用。配枇杷叶、阿胶珠等治肺出血。例如白芨枇杷丸即为治疗肺痨咯血的有名方剂,凡阴虚有热的咳嗽咯血均可用。治胃溃疡出血,常配乌贼骨,或配陈棕炭、当归炭、阿胶、白芍等,方如溃疡出血汤。
2、外用止血。以白芨纱布或用粉剂覆盖创面,不仅对皮肤损伤的止血有效,且在手术时对肝、肾静脉出血的止血也可靠,止血效能较明胶海绵或淀粉海绵更好。单纯外伤出血,可用白芨末配五倍子末撒敷患处。
3、治肺结核。历代医家用白芨治疗肺痨的不乏其人,有的还称誉白芨有“补肺”作用,但实际上,白芨在肺结核病的治疗上主要仍在合并有咯血时用。现代应用白芨治疗浸润型肺结核或空洞型肺结核虽不少,但多配其他药用,有的配雷米封(效果比单用白芨或单用雷米封好),有的配大蒜粥(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多)。按中医传统经验,则多配其他滋阴益气药,如龟板、牡蛎、山甲、阿胶、党参、黄芪等,这样的配伍起到滋养、强壮、补充钙质和抑菌的作用,对促进结核病变消散或纤维化、钙化有一定作用,这也许就是所谓“补肺”的原理所在,但白芨究竟在其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这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治支气管扩张,有咳嗽和痰常带血者,可以单用(白芨粉每次3g,每日3次),但推荐配百合、麦冬、阿胶、三七等养阴药和止血药同用。
外用方面,白芨还可以治疮疡(与皂角共研细末,水调敷,或以蜂蜜调敷),治肛裂(以白芨和石膏粉治成软膏局部涂敷),治皮肤皲裂(白芨粉用麻油调匀外擦),都有一定效果。
白芨有两种,一种为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称狭叶白芨;另外一种为紫花品种,在紫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常用规模化栽培的品种为紫花三叉大白芨。
1、选地整地。用旱地种植,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把土翻耕20㎝以上,每亩施农家肥1000㎏,没有农家肥可撒施复合肥50㎏,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做宽130-150㎝的高墒。
2、种植。选择驯化好的白芨块茎,每块带1-2个芽,蘸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深5-6㎝,按株距10-12㎝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新芽出土。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种植后喷洒乙草胺封闭,覆盖上一层松毛,以墒为单位,采用拱架支撑,并加盖遮阴网,以利白芨出苗齐。5-6月是白芨生长的旺季,杂草也长得快,需进行除草,除草时要浅锄,避免伤根。②追肥。白芨是喜肥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要防止杂草丛生。③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应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白芨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烂根病在雨季发生严重。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诱杀或拌毒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施。
5、采收及加工。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地上茎枯萎时,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