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 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产地分布: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Z主要产区在河北。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6]
功效:知母性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
知母的种植:
1、整地施肥:
知母种植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为好,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畦,挖排水沟,每亩施厩肥1500千克。
2、间苗定苗:
知母在春季萌发后苗高4~5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4~5厘米定苗,合理密植是知母增产关键。
3、松土除草:
知母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中耕,间苗后进行1次松土除草,宜浅松土,搂松土表即可,但杂草要除尽,定苗后再松土除草1次,保持畦面疏松无杂草。
4、适时追肥:
知母除施足基肥外,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生长的中后期以追施氮、钾肥为好,在每年的7~8月生长旺盛期每隔半月喷施叶面肥1次,连续2次,喷洒后若遇雨天重喷1次。
5、排水灌水:
知母第一年生长缓慢应浇小水,封冻前灌1次越冬水以防冬季干旱,第二年生长较快,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促进根部生长,雨后要及时疏沟排水。
6、盖草防病:
知母1~3年生幼苗每年春季松土除草和追肥后覆盖杂草,可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滋生的效果。
7、病虫防治:
知母很少发生病害,主要有蛴螬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注毒杀,或播种时每亩施敌敌畏0.5~1公斤。
8、采收加工:
知母种子繁殖于第3年春、秋季采挖,挖取根茎,去掉芦头及细根,保持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为毛知母,趁鲜去外皮晒干的为知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