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夜交藤根、黄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田猪头、铁称陀、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产地分布:云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等。
乌须发:古代中医将人的头发称为“血余”,认为“发为血之余”,即头发乃是血的延续,头发的荣润依赖于肝肾所藏的精血。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内服可防治须发早白。
养肝:中医认为何首乌气温,味苦涩,而“温补肝,苦补肾”,所以能滋阴养血、补肝益肾。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何首乌的提取液中含有能抑制肝内氧化脂及转氨酶升高的物质,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脂肪酸的含量,对脂肪肝、乙肝等引起的肝功能受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补肾:何首乌不寒不燥,是滋补肾阴虚的良药,能固精益肾、健筋骨,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耳鸣、遗精。
降脂作用:何首乌能提高血清中磷酯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促进HDL转运胆固醇。
预防动脉硬化:何首乌提取液还能降低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减弱两者与血管内皮的吸附,能有效避免微血栓的形成,从而能增强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功能,促进血液流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缓解便秘:何首乌中含有类似于蒽醌类的物质(大黄素),具有一定的泻下效果,相比泻药大黄更缓和。日常生活中如果有肠燥便秘、痔疮便血,可以用何首乌泡水喝缓解。
增强免疫功能:何首乌能间接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激活T淋巴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延缓衰老:何首乌能促进细胞分裂、增生,对改善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及预防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作用,是脑力劳动者、儿童及老年人健脑益智、抗衰防老的佳品。
繁殖方式:
播种: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30-35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3cm。苗高5cm时间苗,株距30cm左右。
扦插: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植株的茎藤,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条,每根应具节3个左右。行距30-3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20cm左右,每穴放2-3条,切忌倒插。覆土压紧,施人畜粪肥。
分株:于秋季刨收块根时或春季萌芽前刨出根际周围的萌蘖,选有芽眼的茎蔓和须根生长良好的植株,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栽种。
田间管理:
1、保持田间湿润。生长期应注意除草,5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苗高30cm左右,应插竹竿或树枝,供茎藤缠绕生长。12月倒苗时,结合清除枯藤,施腐熟堆肥或土杂肥1次,并在根际培土。
2、间苗与定苗:种子繁殖幼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除过密或弱苗。苗高15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疏弱留强定苗。
3、肥水管理:何首乌喜肥,除施足底肥外,幼苗期迫施一次清淡人畜粪尿水,以利幼苗生长。翌年5月追施一次人粪尿,施后浇清水。9-10月份每公顷施杂肥或厩肥15000-22500千克。
4、搭架:苗高30厘米左右时,插设支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并及时疏叶整枝,促进植株旺盛生长。
5、采收与贮藏:于春季萌芽后,待植株20-30厘米高时,一次或分次采收嫩茎叶。植株3-4年后可收获块根,采收于秋季进行,采后鲜食或切片晒干。何首乌的茎藤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落叶时割下茎藤,除去细枝和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茎段,捆扎成把,晒干入药。
病虫害防治:
何首乌的病害主要是叶斑病和根腐病。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0.5:0.5:150)等均可用于防治叶斑病。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75%百菌清1500倍液喷射茎基,对根腐病有一定防效。